河云居 > 历史军事 > 风起明末 > 第三百一十章:失控

第三百一十章:失控(2 / 3)

再多的话也不行了,第一是养骑兵比养步兵要贵得多,第二则是陈望现如今的发展并不需要太多的骑兵。

竹房大捷的塘报传递上去,只过了一天的时间,陈望还在竹山整军时收到了杨嗣昌从归州发来的急令。

陈望坐在将台之上,校场之上是一众正在操练的军卒。

“好一个曹操,好一个的罗汝才……”

陈望眼眸之中精芒闪烁,看着手中的军令,忍不住赞叹了一声。

张献忠的走向和历史上的截然不同,没有余力再去驰援罗汝才,而是奔往了川中。

只留了罗汝才一部独自面对进剿的大军,罗汝才恐怕会是凶多吉少,只怕不久就要被剿灭。

但是没有想到,罗汝才竟然能够以这种方式逃出生天。

站在陈望身侧的几人神色各异,除去胡知义外,其余一众将校都对军令的内容感到好奇。

马远山和马玉瑛两人眉头微皱,张二和黄龙两人神色讶然,王国宁则是神情复杂。

胡知义是前不久从汉中府赶回到郧阳府内的。

胡知礼被陈望留守在兴安,统筹军法处诸事,同时暗中署理兴安守御千户所。

陈功远走汉中府内,汉中府的局势缓解,胡知义自然也是没有了事做。

陈望一时间身边没人,便又将胡知义调回。

张令并不在将台之上,张献忠西进川内,陈一龙和武声华兵败达州,张令奉令南下,去收拾残局,领兵追击张献忠。

陈望站起了身来,将手中的军令交给了站在一旁的赵怀良手中,并没有隐瞒军令的内容。

“罗汝才壮士断腕,金蝉脱壳从兴、归山区之中突围而出,现在转道往西,再度窜入川东的夔州府内。”

“那这封军令是……”

张二和黄龙对视了一眼,试探道。

“军令让我们拔营南下,阻拦罗汝才西入川内。”

陈望示意了一下赵怀良,让其将手中的军令传给了其余众人。

罗汝才逃出了兴、归山区,致使杨嗣昌勃然大怒。

杨嗣昌还没有来得及收到陈望传给杨嗣昌的报捷塘报,便已经下令让陈望转道南下阻击罗汝才。

为此,甚至是下达了放弃进剿王国宁的计划。

陈望的目光从众人的脸上悄然扫过。

接连转战本就使得一众军将疲惫不堪,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还未休息一两日的时间,便又传来征伐的军令,根本没有半刻的喘息时间。

但是一起却也是容不得他们拒绝。

军令如山,不可违逆。

众人的心中对于这样的事情也只能是选择无奈遵从。

哪怕是常被征召的土兵将校脸上也是露出了无奈之色。

马远山和马玉瑛两人对视了一眼,眼眸之中满是无奈,一众将校也是忍不住议论了起来。

陈望心中了然却不动声色,并没有在这个时候强行压下议论的众人,一直到众人议论休止之后,才重新开口发令。

“大战刚止,未得休息,便又要拔营,此间辛苦我虽知晓,但是却也无办法。”

陈望缓缓开口,将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自己的身上。

明末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,各地叛乱不断,流寇蜂起盗贼良多。

安稳是真正的奢望,朝廷这种调兵办法很多时候确实是无奈之举。

但是正是因为这样,明军大多时间来往奔波,疲于奔命以致于兵败身死,从民变起始以来,此类事迹早已经是稀疏平常。

文官颐指气使,将武将视为猪狗,随意调遣,更不用提更下一级的军兵了,欠饷短粮都是常态。

造成这一切的,正是文武失衡带来的灾难性影响。

明朝以武立国,北逐蒙元,收复河山,在初时武臣勋贵的地位极高,是以武尊文卑。

当时的明朝雄心壮志,意图尽灭蒙元,复盛唐之荣光!

若非是因为元末连番的混战,致使山河破碎、民不聊生,明军绝对能够走到更远的地方。

一直到朱祁镇时期,哪怕是国势因为内战几经衰退,但是边疆的将校仍然雄心勃勃,如果当时的明朝能出一位同样拥有雄心壮志、才情卓越的雄主。

明朝可能就此踏上盛唐的道路,一路向外扩张。

只可惜,明朝没有迎来一位雄主,而是迎来迎来一位荒唐至极的昏庸之主。

土木堡一战,直接导致了明朝的文武失衡。

在这种文武失衡的大环境下,文官占据主导,而武臣地位低下,军兵毫无尊严可言,比起猪狗甚至都还不如。

百年以来,武臣军兵的地位不仅没有改善,反而是越发的低下。

但是随着关内关外的动荡战事,武臣越发的重要,军兵也越发的重要。

文尊武

最新小说: 我能看见文物的故事 大韩之忠心靠山王 坑王小传 春天的抵抗 万历新明 大秦九皇子:冷艳女将军总想和离 再世潘金莲 开局老婆送上门,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 风起大兴 屯兵百万,女帝带娃找上门